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3-14 11:59:27 浏览次数: 【字体: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衡阳市“八中现象”探秘之二

春寒料峭,笔者走进衡阳市八中校园,那洋溢在温馨雅致校园里的煦暖的教改春风扑面而来,催人振奋。励志楼高一年级,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桌而坐,时而探究疑问,时而展示发现,老师则在教室里不断引导鼓励,不断总结提升,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景一改传统教学时间+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的教学模式。衡阳市八中校长龚彩福兴奋地告诉笔者:这就是衡阳市八中“启释固延”高效课堂模式。

衡阳市八中是湖南省新课改样板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独占衡阳鳌头、湖南前茅。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如何进一步体现新课改样板性?市八中在拷问、在反思:尽管市八中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但还没有在教育理念、学生主体和新课改内涵上实行根本性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没有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或多或少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不同程度出现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现象,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

当这种现象与新课改的实际建设发生碰撞,制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时候,龚彩福校长坚定地说:“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的,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实施高效课堂是深化新课改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素质教育与高考体制的平衡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进行层次搭配,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导和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龚彩福校长补充说。

衡阳市八中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是慎重的,又是坚决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高效课堂实施领导小组,师生全面动员,及时调度。领导班子包科负责,负责课改的指导与督促。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走课,督察老师对课改的贯彻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沟通与交流。制订了《衡阳市八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衡阳市八中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操作指南》《衡阳市八中高效课堂教学班级学习小组的考核办法》《衡阳市八中高效课堂课改优秀教师评选方案》《衡阳市八中高效课堂优秀学科教研组评选方案》等重要制度,把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多次组织教师培训,让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教辅手段的使用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构建“启释固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的提升和养成,注重知识的发现和生成,切实把课堂交给学生,市八中精心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整体效果呈现“启思自学——质疑释惑——典例巩固——拓展延伸”的知识梯次发展。

科学编制导学案。市八中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科教研室主任和教研组组长为骨干,科任教师为成员组成学科导学案编审组,把高考知识点和能力点分解到高中三年的每课导学案中。市八中教研处周湖北主任向笔者介绍,每节课开始前,学校都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制定导学案,导学案是核心,囊括了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的知识点、探究点和能力点,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动力。

建构高效课堂科学评价体系。从“惟学”角度建构新型教学关系,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从“惟生”角度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民主平等,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自学要三要: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课堂要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小组要三评:互动温度、拓展宽度、生成的高度。展示要三性: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衡阳市八中“启释固延”高效课堂教学全面实施,实现了知识呈现方式、教学互动方式、资源整合方式和质量评价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等均有长足发展,为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2011年高考市八中所有学科人平成绩全部遥居全市第一,600分以上高分人数多达225人,占大市区四分之一强;学业水平考试也受到省教育厅的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