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从牛玉儒到杨业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12-22 22:54:19 浏览次数: 【字体:
伴随着新闻媒体的传播,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回荡中华大地。他,就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将军。捧读着这位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出另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牛玉儒。
     牛玉儒、杨业功——一位是地方高级干部,一位是军队高级将领;一个呕心沥血投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一个殚精竭虑铸造共和国和平盾牌,直到耗尽所有能量。尽管,他们经历不同,岗位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却有着优秀共产党人所共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他们眼中,职责重于泰山;在他们心中,使命高于生命。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始终对党的事业充满激情。
     参加革命为什么?手中有权干什么?人生哲学是什么?牛玉儒、杨业功以实际行动交出了出色的答卷:参加革命为了人民,手中有权服务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将军填的这阕词正是他公仆本色的真实写照。
     牛玉儒的事迹所以让人动容,杨业功的精神所以令人钦佩,是因为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这就是:物质生活淡泊如水,精神追求高洁如松。一家外贸单位为争取更多的资金,悄悄在赠送给牛玉儒妻子的围巾里夹了2万元现金。牛玉儒让二嫂悄悄退了回去,以不伤别人情面。最小的妹夫下了岗,两口子找到重权在握的哥哥,牛玉儒当场拒绝,连点面子都不给。面对手中权力,杨业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从当旅长起,他就在房门上贴上“携礼莫入”四个字,十几年来,不曾有一个人能带着一条烟、一瓶酒走进他的家。作为基地司令员,杨业功将军每年经手巨额经费,但他能省就省,出差在外,常和司机挤在一个普通间里。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无论牛玉儒还是杨业功从不追求个人名利,然而,他们却以自己的形象树起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人们呼唤他们的名字,诉说他们的事迹,颂扬他们的精神,是因为他们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真正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时代的先锋,真正是领导干部的楷模。虽然,他们分别只活了51岁和59岁,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上,即便沧海桑田,也会像金子般闪闪发光。与他们相比,那些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抵不住权力、金钱、美色诱惑,忘记了入党的誓言,背离了党的宗旨,甚至置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当官做老爷的人,即使位置再高,权力再大,最终也会被人民所唾弃。
     人才为政事之本。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党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我们国家之所以长治久安,人民军队之所以无往而不胜,就是有着一大批像牛玉儒、杨业功,像孔繁森、郑培民一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鞠躬尽瘁、忘我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我们相信,随着先进性教育的深入开展,将会涌现出更多牛玉儒、杨业功式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
     
    本色将军
    ——记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
    
     公元2004年7月2日,一位年仅59岁的将军,永远地离开了他至亲至爱的部队。
     他,走了!却将一面精神的旗帜留在了青山绿水间,留在了官兵们的心中!
     几个月来,杨业功的先进事迹从南方传到北方,从基层传到机关,传遍了每一个导弹阵地,在广大官兵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两袖清风唱响廉洁之歌,真抓实干谱写务实乐章……”这是今年4月,一位听众在第二炮兵党委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事迹报告会上,听了杨业功的事迹介绍后,即席写下的一首诗。这是人们对杨业功在深山峡谷中艰苦奋斗的真实评价。
     41年来,杨业功不论是当普通操作号手,还是后来走上导弹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岗位,他对党、对人民、对军队无比忠诚,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导弹事业,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常规导弹旅,先后参与了多次重大军事行动,成功组织发射导弹数十枚,为锻造共和国“杀手锏”部队,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呕心沥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说不完的感人事迹。
    
     他把廉洁视为心中最神圣的精神高地,两袖清风,一肩明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杨业功悟出一条道理:生活上简朴一点、简单一点,不追求豪华场面、个人享受,欲望就会少些,烦恼就会远离,斗志就不会被侵蚀,也就有更多的心思用在军事斗争准备上。在这种认识下,他和着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一德馨……这虽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朴实平凡的话语里,透出他纯洁实在的做人的一种准则,一种品德,一种高尚的人格。
     杨业功不仅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职务如何调整,他始终做到条件改善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不丢;职务提升了,公仆之心不变;手中权力变大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追求不改。他从当旅长那天起,就将“携礼勿入”四个字贴在自家门楣上,用于约束自己,警示他人。平时,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大到个别干部逢年过节送的“意思”,小到基层官兵送的一刀宣纸,他都做到不拿一分,不收一张,不搞下不为例。2002年,某团团长、政委送他一件价值200多元的根雕作品,他不仅拒之门外,还批评教育他们“别用歪了心思”。他唯一的儿子杨波涛结婚时,反复叮嘱身边工作人员不要对外声张,一没有收贺礼,二没有大摆婚宴,仅在基地政治部文化站以茶话会形式邀请了几位领导到场,简单搞了一个仪式,连瓜子、香烟都是他自己花钱买的。事后,有的干部听到消息后,还是想方设法要“表示一下”,都被他一一谢绝。
     1998年,他年近八十的父亲因患白内障,在基地医院治疗。当时,他是基地副司令员,分管后勤工作。父亲出院时,他去结账。院领导再三推辞说:“您分管我们,又为医院做过贡献,现在医院年收入都在几百万元以上,还在乎您这点钱吗?”杨业功说:“我父亲不是军人,看病交钱理所应当。”院领导知道他的脾气,只好收下住院的全部费用4200元钱。事后,他怕别人找理由给报销,回家后干脆当着妻子的面把发票也撕了。
     干部使用问题,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公心。杨业功在新部队组建过程中,坚持和党委“一班人”按打仗的标准配班子,公道正派,不徇私情。一次,在研究上报某旅旅长人选时,基地个别领导认为,这名候选人有些傲气,不宜重用。杨业功从实战需要出发,尽力说服同事,最后形成共识,将这名干部提拔为旅长。相反,一位在副团职位置上干了四年的某旅副参谋长,很想在职务上动一动,他自恃与杨司令员是老乡,平时关系不错,便不顾“警示”,以到家里看望为由,掏出一个红包,结果被杨业功“撵出家门”。当年底,这位副参谋长被安排转业。
     身为高级领导干部的杨业功,工作上一直争强好胜,争创一流。但在生活上,他却以奢侈为祸,以俭朴为荣,不和任何人比享受、比待遇。
     吃的:下部队不喝酒,不加菜,并动情地对旅团领导讲,你们干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招待。在野外勘察时,他的车上常年备有“三件宝”:暖水瓶、方便面、军大衣。以便饿时充饥,渴时当茶,困时当被。2002年12月,杨业功带人勘察铁路专用线,恰遇天降大雨,寒气袭人,从一大早忙到下午一两点,都没有顾上吃饭。看到几名随同参谋实在顶不住了,他才和大家躲在老百姓的瓜棚里,泡了几袋方便面充饥,然后又投入勘察。就是这“三件宝”,伴随他走遍了基地的山山水水,伴随他度过了4000多个日日夜夜,伴随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住的:房子住了十几年,墙壁已斑驳陆离,也没有装修,家里摆设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去年春节前,他治病归来,部队驻地某市市委书记、市长要到他家看他。机关同志听说后,感到司令员家里太寒酸,实在不像样子,便临时从单位借了4把椅子,重新布置一番。客人一走,他马上让人把椅子还回去。平时因公出差,不管碰到什么情况,住什么样的宾馆,都是住单间或标准间,从不住套房。1999年阅兵期间,已经升任为基地司令员的杨业功,有一次因演练太晚,第二天一大早还要来训练,不能回百里之外的驻地,便提出在附近县城找个小旅馆凑合一夜,并让司机郑晓龙和他同住一个房间。小郑说:“首长,您是将军,我是战士,哪敢和您住一起呀!”杨司令员一再坚持,小郑只好服从。那天晚上,屋里钻进了蚊子,半夜三更他把小郑叫醒,两个人一起打了半个多小时蚊子。
    穿的:多件内衣都打着补丁,一件腈纶秋衣穿了18年还舍不得扔。一次,他到二炮某培训中心参加一个读书班,因颈椎不好,请培训中心司机兼按摩师彭金春推拿。在做推拿时,小彭发现他的秋裤松紧带没有弹性了,就说:“首长,衣服都穿成这样了,干脆换条新的算了。”杨业功说:“能穿就行,还是修修吧。”结果只花3元钱,让小彭到外面帮助修了一下。他逝世后,妻子每次提及这些事,不禁心酸泪洒……
    
     他把务实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良好作风,精细严实是出了名的,容不得半点虚的假的
    
     基地部署点多线长、散而相连、重大任务连贯交叠,部队常年在运动中执行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杨业功要求自己工作必须细而又细。他不满足于“说了”、“听了”,而且要亲历亲为,掌握第一手资料。1993年冬,他组织部队到西北做导弹低温训练试验,每天都是凌晨4点多出发,跑3至4个小时,温度在零下25度到零下30度之间。年轻人穿两条棉裤还冻得打哆嗦,可杨业功为了拿到自己亲眼看到的试验数据,每天跟着装备车一起跑,中间停下测试时,他都要亲自看看、问问、试试,一连15天,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跟班作业,记录数据,为新型导弹定型列装和快速装备部队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时为选择一个符合实战要求的最佳阵地点位,他拿着皮尺、指北针,徒步翻山越岭数十公里。一天忙下来,杨业功常感体力不支,甚至累得上车腿都抬不起,要随行的作战参谋和司机抬着他的腿才能上车。许多人劝他:这些工作别人也能干,您就别亲自去了,在家里听听汇报就可以了。他却说:指挥员如果不熟悉每个战场,指挥打仗时心里就没底数。时间一久,基地流传着一句戏言:宁肯受处分,也不跟杨司令员勘察阵地。
     杨业功常说:战场无小事,平时差之毫厘,打起仗来就会失之千里。一次演习,进场准备时,发射车要提前确定方向定位线。有的认为这是演习,不是真打,随便目测一下就行了。杨业功来到现场问:精确吗?指挥作业的干部说:差不多。他当即批评:差不多是差多少?必须绝对精确。然后,给大家讲清这项工作与导弹飞行速度和精度、平时养成与战时打仗的关系,使官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从此,这一小小的细节被作为规定写入了教程,沿用至今。
     杨业功有个习惯,喜欢在部队认为不错的工作里“挑毛病”。2002年初,在对某旅高戒备值班状态检验中,他深入一线按作战要求严查细抠,发现27个问题,当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每个问题进行剖析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几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该旅,对所提问题的落实情况逐一进行检查讲评。对于重大问题,杨业功更是一抓到底,毫不含糊。2002年8月,他在一个单位参加工程交接验收调试过程中,发现直接关系导弹精度的“隔振基座”有问题,不符合使用要求。他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即指示机关带人对基地的所有“隔振基座”检查一遍,并如实向二炮首长作了汇报,责成有关专家重新进行论证,及时消除了隐患。
    
     他把身体当作革命的本钱,然而他常说:有了本钱不干革命,要本钱有啥用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杨业功积劳成疾。2003年11月,正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的他突然发病,被确诊患有十二指肠腺瘤癌变等多种疾病,先后几次在南京、上海等医院诊治。病魔无情地折磨着他的身体,使他70公斤的体重减到了58公斤,过去合体的军装穿在身上空荡荡的,只好领了比原来小两号的衣服。可他依然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时刻关注着军事斗争准备。
     11月底,他在病床上满含深情地给基地党委写下了最后一份述职报告:“……请同志们相信,病魔可以摧垮我的身体,但摧不垮我钢铁般的意志。一旦康复出院,我还要和同志们一起驰骋在祖国的东南方!”在这前后,许多人去看望他,他询问最多的、向二炮首长反映的、给陪护人员交待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有时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
     2004年春节前夕,经过再三争取,他从南京军区总医院出院,医嘱写的是“全休”。可大年初六,他就拖着病体,穿着大衣,每天坚持上半天班,逐一听取机关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大家看到他身体十分虚弱,每上一次办公楼都要一步三喘,脸上冒着虚汗,都劝他注意休息,可他坚决不听。因体力不支,工作不到10天,病情又进一步恶化,只好住进医院。基地许多同志动情地说:他真是活着一分钟,燃烧六十秒。就在他去世前的13天里,某旅旅长陈楚华接到一个电话。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电话是杨业功从病房打来的,更没有想到的是,老首长居然知道他们正在接受达标考核,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组织好,一定要把工作做细。陈楚华听了心里直发酸,劝他:“首长啊,你都什么时候了,还管这件事干什么?”杨业功答:“应急部队达标是大事,我怎么能不关心呢?”此时,癌细胞已在他体内扩散蔓延,死神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他的眼睛睁不开了……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嘴里还在念叨着“一二一”、“出发”,旁边的人听了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许多人说:杨司令员是累死的啊!
     一位诗人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杨业功就是后一种人。他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广大官兵的心中。他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留下的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杨业功将军诗词选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脚步迈基层,躬身察实情。帷幄中运筹,千里外决胜。自身过得硬,威信增。无偏听之乱耳,无独断之劳形。荒漠李国安,长江高建成,群众云:公仆精神。
    
      《水调歌头·爱阵地》
      志士何处有,请君到基层。保卫祖国安全,有我阵二连。舍去花红酒绿,不恋喧闹都市,乐在大园林。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山皆绿,水常青,人忠诚。藏龙卧虎之地,需绝对安全。孔明曾借东风,我旅今持神剑,东风更矫健。问鼎世界事,赖我有长缨。
    
      《水调歌头·飞天圆梦》
      长征扶摇上,神舟向天歌。骄杨今日巡天,太白诗难言。天宫众仙列班,嫦娥玉兔起舞,玉帝正迎宾。敢问何方客?星月是家乡。地茫茫,天无垠,舟能行。遨游苍穹,天上人间任驰骋。待到祖国腾飞,更显航天精神,颂我中华魂。畅想曲未尽,广宇新征程。
    
      《伏天练兵》
      高温酷暑三伏天,水竹山中操练声。正规训练高标准,从难从严出精兵。
    
      《庆香港回归》
      神州万民情满怀,香港回归时到来。繁荣稳定港人治,一国两制示澳台。
    
      《世纪大阅兵》
      世纪之交大阅兵,广大官兵负重任。铁流千里展雄风,威武文明在京城。
    
      《病房有感》
      窗外
隐现楼外楼,室内病床使人愁。何日赢得持久战,生活工作都自由。
    
      《赠战友·两篇》
      送君拙笔话知音,春去夏来离京城。荣归故里分别久,存此一片战友情。
     誉满金陵人称奇,心内专家当休息。老牛明知夕阳红,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