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制作与地理环境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在菜肴用料加工方法口味及品目等总体风格上的诸多不同,这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在河流下游地区菜肴中多海味、多鲜活,而中游一带偏面食、畜禽、善汤煮。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食物制作和烹调方法,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食物熟的程度不及正常气压下的透熟,这也就是藏族等民族多喜欢焙炒青棵碾为粉末做糍粑吃的主要原因之一,藏族如果不是居住在青藏高原那么其饮食必然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东北气候寒冷其冷冻食品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持续使用时间长成为该区域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冻肉、冻鱼、冻干粮饺子、豆包、馒头、年糕、饭团等、冻水果、冻豆腐等等。与由于这里无霜期短地产时鲜蔬菜品种和数量都不及南方地区,因而在旺产季节大量晾干菜以备冬春两季食用是当地共同的习惯。同时每家都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咸菜坛腌制各种家蔬野菜。 最具特色的便是用白菜等腌制的酸菜其也成为东北人民冬半年的当家菜。四川人的火锅情结有目共睹。多山、多水及四川盆地潮湿阴晦的气候使川江上的船工和纤夫为了祛寒驱湿、也为了方便和节俭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火锅的烹调方法并一直延续至今且广为流传。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具有保护作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崎岖的山地、长年寒冷的冰天雪地、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原始森林、大片沼泽地区等。由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与周围地区很少联系也使其饮食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保持自己独有的特性。